到了唐代,出现宓妃是伏羲之女的说法。李善注《文选·洛神赋》曰:“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此则注释实际上是引自汉末人如淳的说法,如淳注《史记·司马相如传》中《上林赋》曰:“如淳曰:宓妃,伏羲女,溺死洛水,遂为洛水之神。”
宋人洪兴祖补注《楚辞》亦引如淳之言,曰:“宓妃伏牺氏之女,故使其臣以为理也。”
曹植人神相恋的千古名篇《洛神赋》,确定洛神作为理想女神的文学典故。
自唐以降,曹植与甄妃的传说,基本代替了宓妃本体神话,于后代生成一种文人相遇模式。
裴铏《传奇》中一则发生在唐代太和年间的传奇故事是其中一例:
太和处士萧旷,自洛东游,夜憩双美亭时,洛神因被他的音乐所感动,便在他面前现形,主动提起她与陈思王曹植的感情际会。洛神欣赏萧旷“琴韵清雅”,赞叹他“真蔡中郎之俦也”,并在分别时泄漏天机,告知萧旷他有“奇骨异相”,她将会暗暗地帮助他。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一则,记述着由刘桢转世的洛城刘仲堪,与甄妃的一场隔世爱情。</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