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了吴道在方州学院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也就是第三个学年的下学期。期间,中文系又来了一个新老师,但他来的时候就已经结婚了,所以就没有住到宿舍里来。吴道和孟一虹继续过他们的“二人生活”。
下一个学期吴道就可以晋升为讲师,司百芳则将在这一个学期结束后研究生毕业,离开济州大学。司百芳告诉吴道,她不考博士,很有可能会去北京工作。
在过去的三个年头里,每年放寒假以前,吴道都会收到河城镇政府寄来的春节礼物。胡学山、张春梅也没少打电话、发短信问候吴道,但他们从来没找他办过任何事情。
所谓无功不受禄,吴道每次收到河城镇寄来的礼物,都觉得受之有愧,心里还会产生负罪感,觉得自己堕落了。更可怕的是,他觉得自己似乎已经习惯了堕落。
吴道想给胡学山、张春梅打电话,告诉他们,不要再给他寄东西了,但又不想主动联系他们,更何况他们是不会停止寄东西的。以前胡学山打来电话问候吴道时,他就提出过不要再邮寄礼物。胡学山说了一通客套话,让他无言答对。
河城镇寄来的东西,吴道有的拿回了齐城县老家,还有的放在了宿舍里,他和孟一虹平时吃掉、用掉了。拿回家的东西,吴道也没有告诉家里人来源,他怕家人尤其是吴河会再到处去炫耀。
吴道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孟一虹。孟一虹对他说:
“和外面的人多交往交往也没有坏处,他们给你送礼,也不会让你干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那种事情,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做。况且,给你送礼的人又是你以前的同事,礼物也不是很贵重,收下来也没有什么妨碍,心里不用有那么大的负担。”
三月的一个中午,胡学山又给吴道打来了电话:
“吴教授,现在工作顺利吗,人在不在方州?”
“还好吧,在方州。”吴道说。虽然他并不是教授,但也不想否认。
“最近工作很忙吧?”
“还行吧,在大学里工作,空闲时间还是很多的。”
“我很羡慕你啊,我们机关干部就没有那么自由了。”
“胡镇长有什么事情吗?”吴道说。他心里想,机关干部天天迟到、早退,上班点个卯就回家的人比比皆是,何来不自由?但嘴上却不能这么说。
“是有点事想求你帮忙。对我而言是天大的难事,对你来说是小事一桩。春梅也有点小事要请你帮忙。你今天晚上有什么安排吗?”
“没什么安排。”
“那就好,我和春梅现在就动身,晚上我们一起吃饭,见面再详说吧。”
“那好吧。”
下午五点,胡学山给吴道打来了电话,说他和张春梅已经到了方州学院中心校区门口,问吴道在哪个地方。当时,吴道刚上完了课,正要回宿舍,挂断电话,便往西门走去。他一边走,一边给孟一虹打了电话,告诉她老家来了人,晚上不回去吃饭了。
吴道走到西门的时候,胡学山已经站在门口迎接他,旁边还有张春梅和一个年轻人。胡学山说:
“吴教授,几年没见,还是这么帅气。”
“比以前更年轻、更帅了。”张春梅说。
“吴教授,您好,我是小刘,是胡镇长的秘书。”年轻人说。
“你们叫我教授,我真的是当不起。我现在还没有正式的职称,到下一个学期才能评讲师,和教授还差得远。”吴道说。
“你的能力我们是知道的,现在不是教授,以后也肯定是教授。”胡学山说。
“对,过两年肯定就是教授了。”张春梅说。
“现在还是别叫我教授了,听着很别扭,让我的同事和学生听到也不好,还是叫我名字或者吴老师吧。”吴道说。
“你还是那么谦虚,那就叫吴老师吧,老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胡学山说。
“要说谦虚,胡镇长也很谦虚。胡镇长现在是咱们河城镇的镇长了,不是副镇长。”张春梅说。
“恭喜胡镇长了。”吴道说。
“哪里哪里,不过是基层的一个小干部罢了,都是为老百姓服务。”胡学山说。
“我们都是为老百姓服务,比不了吴老师是大学老师。咱们别在这里站着说了,去酒店坐下再说吧。”张春梅说。
吴道虽然对胡学山和张春梅的话不以为然,但也不好说什么,只好点头称是。
小刘迅速打开了车门,让吴道、胡学山和张春梅上车。小刘是司机。
汽车在方州市有名的方州大酒店门口停下。吴道对这个酒店早有耳闻,知道它是方州最好的酒店之一,但从未在这里吃过饭,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在这里吃饭。
进入酒店,富丽堂皇的大厅映入吴道的眼帘,正中央是一个假山,上面有瀑布,伴随轻音乐的节奏,灯光不断变换着颜色,大厅的沙发、顶灯、地毯也尽显奢华。
酒店工作人员走过来询问,有几位客人,是否有预定。张春梅说提前打电话预定了包间。工作人员核对信息之后,把他们带到了二楼的福海厅。
福海厅是一个小包间,可以坐八个人。
胡学山让小刘撤走了四把椅子,之后要让吴道坐在主位上,吴道谦让了几句,知道躲不过去,也就只好坐到了主位。胡学山、张春梅坐在吴道的两边,小刘坐在了靠近门口的位置。服务员把菜单交给小刘,胡学山又让小刘给吴道,让他点菜,吴道说:
“我吃东西没什么讲究的,能吃饱就行,点什么菜都可以,还是胡镇长来点吧。”
“那怎么行,今天你是主角,一定要你来点菜才行。”胡学山说。
“都是自己人,你就别谦让了。”张春梅说。
“那我就点吧,我点完你们再点。”吴道说。
“我们不用点,你随便点就行了。”胡学山说。
吴道打开菜单,翻了几页,发现这家酒店菜品的价格比外面要高得多,很多菜的名字是他从来没见过的。他是不讲究饮食的,便点了炒牛肚和地三鲜两个常见的菜,之后就把菜单给了胡学山。胡学山说:
“就点这两个菜吗?”
“点这两个就够了。我很少在酒店里吃饭,也想不出来再点什么了,还是你们点吧。”吴道说。
“吴老师点的都是这种家常菜,是要给我们省钱吗?平时很少在酒店里吃饭,今天就应该点几个好菜才对。”张春梅说。
“不是啊,我觉得这两个菜就很好啊。”吴道说。
“我看就这样,要葱烧海参、白扒四宝、糖醋鲤鱼、四喜丸子、芙蓉鸡片、油焖大虾、一品豆腐、乌鱼蛋汤。”胡学山把菜单给了张春梅说,“春梅,你再点上几个。”
“要拔丝山药、诗礼银杏、宫保鸡丁,再要一个清汤银耳。”张春梅说。
“这是几个菜了?”胡学山说。
“一共是十四个菜了。”服务员说。
“十四不吉利,小刘再点两个,十六个菜正好。”胡学山说。
“就再炒两盘蔬菜吧,一个景芝小炒,一个清炒菜花。”小刘说。
“这里还送水果拼盘吗?”胡学山对服务员说。
“送。”服务员说。
“那就好。”胡学山又对吴道说,“吴老师,要喝点什么酒?白的、红的还是啤的?”
“就不喝酒了吧,我现在不喝酒了。”吴道说。
“你的酒量我是知道的,以前在河城镇上班时,你就没少喝酒。我记得,那一次去西北,我们都喝了不少。”胡学山说。
“我也记得,那时候你就和小刘岁数差不多大。我本来以为你不会喝酒,没想到酒量还挺大。文人嘛,都爱喝点酒。”张春梅说。
“这个酒店就有西北的酒,要不要来一杯尝尝?”胡学山说。
吴道想起六年前那一次西北之行,听说这里有西北的酒,突然真的想喝一杯了,就说:
“那就喝一点吧,提前说好,只喝一杯。”
“那就先拿两瓶西北的特曲吧。快点上菜。”胡学山对服务员说。
服务员说声“好”,转身离去。小刘给每个人倒了茶。胡学山对吴道说:
“吴老师是我们河城镇和齐城县的人才,是大忙人,没有事我们是不敢轻易打扰的。我和春梅都有点私事要麻烦你。”
“我能帮忙的,肯定会帮的。只不过,我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普通老师,能有什么事情帮得上两位领导呢?”吴道说。
胡学山对吴道说:“说来话长,吴老师,你是不知道,现在的干部越来越难干,要有能力、有业绩,还要有学历,少一样都不行。我原本是师范毕业,也就是中专学历,后来在党校拿的大专。大专学历还是太低了,我就报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