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以学业为重才好,将来儿子不想在父亲的荫庇下入朝为官,儿子还要自己考取功名呢。”这话说得很有骨气,哪有几个父母听了心中会不高兴呢,所以母亲脸上的笑容更大了一些。
我看他们这个样子也觉得高兴,说道:“弟弟,你有没有想过习武啊。”程韶晔一听愣了一下才说道:“我也曾想过,只不过父亲不许,姐姐也知道的,我自小身子就弱,所以父亲和母亲也是怕我受伤。”母亲也在一旁点头称是,我对弟弟招了招手,他倒是乖巧走到了我的身边,我捏了捏他的胳膊,觉得确实是弱了一些,对母亲说道:“母亲,朝中自从先皇时期就一直都重视文臣,武将确实是又容易遭到忌惮又容易被放逐,也不太受重视,所以导致了朝中重臣的儿子也都是从文的颇多,可是我倒是觉得当今皇上与先皇不同,现在北安还有其他周围的小国虎视眈眈的,皇上不敢掉以轻心,将来一定会更加重视武将的,韶晔虽然很喜欢读书,但是习武与读书并不冲突的,他身子弱如果习武的话也能够强身健体的不是么?”
“你是打算···让他不考功名然后习武从军不成?”母亲有些不赞同的看着我。我摇了摇头说道:“并非习武就不考取功名了,您想,从文的人那么多,父亲又是朝中重臣,而且一向都很是注意这些,所以即便是韶晔的才华足够能够驳的状元的功名想必父亲也会想方设法的压制的,到时候韶晔得不到重用心中落差会很大,但是如果韶晔文武双全呢?那么那些说嘴的人想必也就说不出什么来了,这样的话韶晔将来在朝中的地位无论在谁眼里都是由他自己拼出来的,想必韶晔也想要一个让人钦佩的名头吧。”
程韶晔这个孩子虽然我接触的不多,但是能够看得出来是个满心抱负的人才,我都能够想到如果将来他在朝中一再被打击会对他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如今早一些为他敲响警钟未必是一件坏事儿啊。
母亲看了看程韶晔,半晌都没有说话,显然不是特别赞同我的话,倒是程韶晔一脸兴奋的看着我,说道:“姐姐思虑的周全,弟弟就听姐姐的,回家就去给父亲说,用读书之余习武,就算是将来不能靠这个在朝中立足,也一定要有一个好身体,将来好照看父母。”母亲听了十分欣慰,也答应了回去之后会和弟弟一同劝说父亲的。
“既然如此的话,想必找师傅也是比较难的,我倒是有一个人选,可以让父亲思量思量。”“姐姐竟然认识这样的人么?”我微微一笑,说道:“之前我曾经将一个孩子拖父亲送到了禁军之中习武,虽然时间不多,但是听说他的功夫长进的很快,而且了解了他的一些脾气秉性还算是不错的,我打算再过上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让他入府给韶晔当老师,入个门,将来呢就留在你身边做一个侍卫,也是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