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趣。
杨氏笑了:“看来是我想岔了,倒是对不起她救我的一片心。”
娘笑道:“您是太在意将军了。卫家虽说也有纳妾的爷们,是少数。老太爷那边不喜人纳妾,底下的爷们有几个长歪了的?”
杨氏放下心中大石,道:“要不我进京以后帮她去杨国公府说一声,让她回家?”
杨玉的身份,她此时最清楚。
娘通透,道:“老奴私底下也问了杨女士,听她话里话外的意图,是不想回来的。您别美意办了赖事。她说她有稀饭的人了,想留在这里。”
这才是娘不担忧的真正启事。
杨玉说得半真半假,其实有许多漏洞,和对村里人的说辞对不上。
想着这些人只是路过,她便是个大夫,而且帮上了这么大的忙,因此也不会彻查她。
杨氏惊奇:“她便如此跟您说,她有稀饭的人了?”
娘含笑点点头。
杨氏也笑了:“是个快性的女士。那如此,多给她些金银吧。她救了我和良哥儿子母,我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娘点头赞同。
杨玉给杨氏拆线后,趁便请辞。
“今日都三十了,要回家过年。”杨玉如是说,“该叮咛的我都叮咛了,夫人您照做便行。您的身子经没有大碍,随行也有大夫在,充足了。”
杨氏愣了下,随便笑道:“我都过懵懂了,忘了今日过年。嬷嬷,把东西拿来。”
娘捧上来一个红漆雕花的匣子,站到杨玉身边。
“玉儿,这是我的一点儿情意,感谢你对我子母救命之恩。”
杨玉没有谢绝,落落摩登道:“如此便多谢夫人了。”
看她如此怡悦,杨氏脸上露出笑意:“我便晓得你和别人不一般,不是个扭扭捏捏的。”
杨玉但笑不语,内心却想着,她一来没有白白干活的道理;二来也不想清爽脱俗被记着。
因货两讫,大道朝天,各走边。
杨玉捧着匣子要告辞,杨氏道:“我让人去套马车送你,你且再听我说几句内心话。”
杨玉道:“马车便没有了,我的……他在里头堆栈等我,我要去找他。”
她低下头,露出几分适可而止的娇羞。
与其藏着,不如大摩登方说出来,反而能撤销她们的疑虑。
杨氏听了她这番话,笑着啐了她一口,态度亲昵:“你这个不知羞的丫环。亏我之前还说要把你带回京里,送回国公府,让他们看在我的体面上让你回来。此时看来,真是我一厢甘心了。”
杨玉笑道:“那您可得大发慈善。我如此的回来屈辱了人家门楣,说不定一根绳索便给吊死了。”
“呸呸呸,大过年的,不许说那些话。”杨氏拍拍自己身边的地位,“过来坐坐,我们说几句悄悄的话。”
杨玉不晓得她葫芦里卖的什麽药,或是虚虚地靠坐过去,清静地等着靴子落地。
娘做了个手势,带着屋里的婢女鱼贯而出。
“杨女士,”杨氏垂头看着杨玉手中的匣子,“这里面的东西是我送你的。我们家将军,还会有一份谢礼送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