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风吹屁屁凉
袁崇焕恍恍惚惚,面色惨白。
他的信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雨化田几人出言安抚,他的心情却始终不见好。
远处默默观看着这一幕的朱由检心生快意。
他大致能猜到袁崇焕的想法,心说你就赶紧内疚吧,最好回去跪求原谅。
良久后,袁崇焕叹气道:“我的确不该如此消沉。”
“哦?袁兄有何打算?”雨化田问。
“建奴入关,与我不无关系,”见林平之想说话,他抬手制止,说道,“皇帝昏庸,但我不能无视我自身的过错……”
“难道你打算回去辅佐那个狗皇帝?”丁修皱眉。
他对崇祯帝实在没有一丝好感。
此人唯一值得称道的,或许就是那殉国的气节。
但身为一国之君,占着茅坑不拉屎,单有气节有个屁用?
不远处的朱由检竖起耳朵倾听,心中将丁修骂了个半死。
袁崇焕摇头道:“建奴之祸与我有关,我自然得一力平息,至于那个昏君……”
他皱了皱眉,有点拿捏不定。
他志存高远,渴望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也并非没有担当之人。
早先只是百姓们对他的谩骂让他心灰意冷。
如今想来,百姓盲从,不明真相,自己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
但他怎能让朱由检白捡便宜。
对方革他的职,将他充军流放,他都能忍。
毕竟这天下乃是他们朱家的天下。
可明明自己一心为了大明,对方却要以如此残酷的方式折辱处死自己。
他非圣人,怎能咽下这口气?
“要我说,你也阉掉他,让他成为一个废人,然后带领大明蒸蒸日上,让他在懊悔中死去!”丁修说。
听着这话的朱由检都快将后牙槽咬断了。
雨化田并不认可:“关宁军仍在,袁兄回去必是一呼百应,何不直接改朝易代?”
“或者可以另立新君,袁兄以国师身份主持朝政,待到时机成熟再让人黄袍加身,”林平之建议道,“就像宋太祖那样。”
正在与人说着话的赵匡胤无奈,心说这火怎么烧到自己身上了。
黄袍加身,自己也是迫不得已啊!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信了。
许仙眼见袁崇焕面露为难之色,兴致勃勃地提议道:“或许你可以跟赵政委他们聊聊,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朝。”
“新朝?”袁崇焕疑惑。
许仙如今最大的爱好除了读书修仙外,就是与人谈论治国之道。
近些日子他与赵刚等人为代表的改革派走得很近,各种思想见识让他都感到如获至宝。
他此时侃侃而谈,听得袁崇焕满脸意动之色。
凡俗之人所好,无外乎追名逐利。
袁崇焕所求便是名。
但凌迟之事对他打击甚大,哪怕如今已经振作起来,他对政事也没那么热衷了。
许仙所言,让他生出了浓郁的兴趣。
倘若真可以那样,自己不是正好能煽动民意,不对,是唤醒民心,让他们将那个狗皇帝推到绞刑台上。
等新朝成立,自己正好功成身退,坐拥万世圣名!
他耐心询问,许仙一一解答。
碰上答不上来的问题时,许仙索性将相距不远的唐伯虎、许文强和安欣都拉了过来。
安欣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警察,自是不用多提。
许文强如今是坚定的革命派。
唐伯虎原本郁郁不得志,对皇帝充满怨愤,但朱厚照的不靠谱反倒让他与其成了称兄道弟的莫逆之交。
在他向朱厚照展示了很多未来的纪录片,以及各种典籍后,朱厚照不知是不是抱着好玩的心思,还是觉得大势不可逆转,打算在大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革自己的命,这在酒馆内还是头一遭,一度引来热议。
作为主导者之一,唐伯虎当然很有发言权。
有几人现身说法,袁崇焕心中的念头也越发清晰。
“我回去跟政府申请,对你们那个世界进行定向帮扶,组建新军,构建基础工业体系,改革制度……”安欣道,“袁兄看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可以约个时间,我先带你去我们那里参观考察。”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袁崇焕拱手,感激道,“待我处理好手头的事就过去。”
经过这么片刻的交流,他已经知晓安欣生活在更远的未来世界。
那里打仗所用的是更厉害的火器,一枚炮弹能摧毁一城!
还有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不用牲畜就能驱动的汽车,翱翔天际的飞机……
要不是来了酒馆,他如何也无法想象未来会是这样。
能有机会当面一见,他自是求之不得。
安欣所说的帮扶更让他充满感激。
即便他明白这种帮扶不可能没有一丝代价,那也是百利无一害的好事。
袁崇焕又跟众人商议了下细节,信念逐渐坚定。
以往他最大的理想是成为袁阁老,而现在他要成为革命导师!
他要做终结帝制,开天辟地的第一人!
与众人聊了片刻,眼见陆续有人有事告辞,袁崇焕也有些待不住,向剩下几人辞别。
……
大明,京城,西市。
袁崇焕被判处凌迟,引来百姓拍手称快。
城内早有流言,鞑子长驱直下,是袁崇焕引寇前来,意图谋反。
这让那些受鞑子侵害的百姓们怒不可遏,特别是田产受损,家人受害之人,都将怒气发泄在他的身上。
眼看着他的肉一片片被割下,身体变得鲜血淋漓,面对那惨绝人寰的哀嚎,并无一人同情,反而都是拍手称快。
监刑的刑部侍郎涂国鼎都不由生出几分兔死狐悲的不忍。
袁崇焕是忠是奸,该不该死,朝堂上各有看法。
他的看法倾向于后者。
该杀。
但并非奸佞。
审讯这么久,事情他多少有自己的判断。
鞑子入关,不至于如某些人所言的那样袁崇焕为解五年平辽的约定而引寇自重。
一来这样太蠢,二来事发时距离承诺才过去一年,他用不着这么急躁。
他觉得袁崇焕该杀的原因,无外乎对方胆大包天,给天下领兵的军官起了一个很坏的榜样。
况且崇祯帝明显有意严办。
故而三司会审后,他们给了斩首的初论,不料被皇帝驳回。
听闻皇帝有意向以凌迟处决时,涂国鼎颇为意外,对这名年轻皇帝的冷酷有了更多的认知。
但也仅此而已。
古往今来,被凌迟之人并不少。
袁崇焕受刑虽重,但也不算无辜。
为官为臣,当本本分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