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这才是华夏普通人的常态!
第(2/3)页
,郭启林看了看时间,觉得不早,准备给家里嘴馋的闺女买些好吃的。
不知道她们中午吃些什么。
只是刚带着东西回家,禾禾一声惨哭的动静传出,郭启林都想带着东西退出大门,不知道怎么又哭了。
“爸爸~”
一声爸爸,包含着天大冤枉和委屈,紧接一个哭成泪人的姑娘从里屋跑出来。
“怎么了?”
不仅她,妈妈和小姨全部出来。
“爸,爸爸~”
一下扑在爸爸腿上,禾禾一边抽噎一边指着妈妈的方向。
“妈妈怎么了?”郭启林问。
“妈妈把禾禾的红包拿出来了,还骗禾禾的钱钱~”
郭启林没了法子,过年时候的红包到现在她还有一大堆,家里大人没有收。
邓子棋不可思议道:“哎呀,你还会告状啦?妈妈是拿你的钱吗?你忘啦?你早上说过要买新书包新文具的,还要拿你的红包买,说你有钱,怎么早上说的话下午玩了一会儿就忘了?”
“……”
原本哭得梨花带雨,听到妈妈解释,小丫头的记忆仿佛在恢复了,恢复到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
然后原本哭泣的脸蛋变得怪异起来,藏着一丝尴尬,藏着一丝讨好,藏着一丝难为情。
忽的一下,眼眶还流着泪水的郭雨禾从原本抱着爸爸的腿,一下去抱着妈妈的腿。
“妈妈去买书包吧,用禾禾的钱。”
前后一个变化,邓子棋是又爱又恨,望着老公,“你瞧瞧你的闺女,都遗传了什么,脸变得太快了。”
当小姨的蹲下来给她擦擦眼泪。
一边擦一边暗暗想。
真不愧姐夫的孩子,脸变得的确像说相声的。
“不哭了就行,我就用不着哄了。”
郭启林清楚知道不光女人难哄,小女孩更难哄。
但在家里待了几个小时后。
忽然编剧打过来电话,“我刚才我问过了几个符合岁数的演员,但人家全部不同意,都以没档期拒绝了。
尤其听到成本大概只有几百万后,拒绝得更多。”
“……”
郭启林笑了笑,娱乐圈很现实。
见没有赚头谁愿意蹚浑水。
相比之前海清老师的答应太有对比了,人家放弃的东西不是一点半点。
但也不能怪他们,这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不赚钱谁愿意折腾。
“算了,不用找了。”
电话结束。
郭启林不再对男演员的事情抱有希望,果不其然第二天师父给他打来电话告诉的结果一样。
没有一位愿意,纷纷婉拒。
不过他们一开始听见是郭启林拍戏很愿意过来,哪怕零片酬都行,他这边的人脉好很多,奈何知道剧本的格调,大概率觉得不能上映。
犹豫了一晚上才不得不和于老师打电话婉拒。
实在没那种勇气。
“我知道了师父,很正常。男演员我干脆用素人算了,到村子里再挑选。”
“我跟你一块儿。”
“不用,您歇着吧,我和剧组过去就成。”
时间一晃。
来到三月底。
家里给小丫头过了一个生日,郭启林便带着成立好的剧组准备前往电影取景的地方。
一行人先去到甘肃张掖,又坐两个小时车到高台,高台镇停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才转去花墙子村。
到了地方,所有人心头一震。
如今天气依旧干冷,吹得人直打颤,衣服再厚也抵挡凉风和寒意。
而且村落尤其的破败,几乎统一的黄色土墙,很难让人看到希望。
但这正是华夏无数村落的缩影。
繁华的大都市,无非人们自己麻醉自己的地方。
这一刻郭启林更加觉得自己幸好答应了剧本的拍摄,好多东西别人不敢揭露,他来揭露吧。
因为这才是华夏普通人的常态。
并非什么专家说的华夏人均数十万的存款。
真正的农村人,可能一年到头种植的农作物纯收入不到三四千元。
抵不上一个小县城一个月赚的。
“苦都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郭启林再一次感慨编剧写的这一句台词。
而正是伴随他们大批人马的到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