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零点书屋 > > 归来是你也是诗 > 正文 第四十二章 十字路口

正文 第四十二章 十字路口(第2页/共2页)

吃晚饭的时间。四个人又来到外面吃饭。奔波了一天,四个人都很累,吃完饭之后也就早早回到了宿舍休息。同一个宿舍里的人都是来自各个大学的研究生,吴道和他们做了简单的交流,但相互之间终归并不熟悉,话也就都不多。

第二天,研讨会正式开始。受邀参会的作家和学者相继登台做专题讲座。吴道和司百芳都听得非常认真。

研讨会前两天,会务活动安排得很满,晚上也有活动,而且那两天举办讲座的都是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和学者,吴道等人也就都没有外出。吴道和司百芳在济州时就商量好了,到上海以后要抽空去鲁迅公园和鲁迅故居看一看,为此吴道还找同学借了数码相机。研讨会第三天上午的讲座,无论主讲人还是主题,吴道和司百芳都不感兴趣,就决定“逃课”外出。

离开校园后,吴道和司百芳计划先去鲁迅公园,然后再步行去鲁迅故居。吴道在路边花店里买了一束白色的花,之后两个人乘坐公交车前往鲁迅公园。

到公园后,吴道和司百芳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看着里面的陈设,吴道深有感触。离开纪念馆去鲁迅墓的途中,吴道对司百芳说:

“虽然鲁迅先生是我最崇敬的作家,但其实直到我上大学之前,我对鲁迅的印象并不深刻。是一个朋友让我真正了解了鲁迅。”

“是哪一个朋友?”司百芳说。

“还记得我以前和你说过一个自称‘赵氏孤儿’的朋友吗?”

“记得,他是叫赵武吧。”

“对,就是赵武。我和赵武、荆立科是同一年上的济州大学毛城分校,住在一个宿舍里。上大学之前,赵武就已经博览群书。就是现在,我的阅读量也未必比得上刚上大一时的赵武。赵武非常喜欢鲁迅的文章和思想,那时候他常常给我和荆立科讲鲁迅,这才让我萌生了阅读鲁迅的念头,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和赵武、荆立科成了真正的知己。”

“我崇敬鲁迅也是受到了一个朋友的影响。”

“是哪一个朋友?我认识吗?”

“你认识。”

“是谁?”

“就是你啊。”

两个人互相看着对方,露出了笑容。

来到鲁迅墓,吴道看到那里有一个看起来非常年迈的老人正在向鲁迅墓献花、鞠躬。那位老人由一个中年人陪同。老人转身时看到了吴道和司百芳,就对他们说:

“你们也是来祭奠鲁迅先生的吗?”

“是的。”吴道和司百芳齐声说。

“现在的年轻人,还能来祭奠鲁迅先生的,不多了。”老人看到吴道手中有相机,又说,“小伙子,我忘了带相机了,你给我拍张照片吧。每年鲁迅先生的祭日,我都会来这里祭奠。我这把岁数了,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来。如果来不了,这就是我最后一次来看鲁迅先生了,拍张照片,留个纪念。”

听了老人的话,吴道忽想起当天是十月十九日,正是鲁迅先生去世的日子。他和司百芳恰好在这一天来到先生的墓前,又遇到这个老人,实在是一种莫大的缘分。吴道对老人说:

“老人家,您高寿了?”

“八十五了。”

吴道在鲁迅墓前为老人拍了照片,又让司百芳给他和老人照了合影。之后,司百芳也加入了进来,那个陪同的中年人为他们三人拍了合影。

拍完照片之后,老人让陪同的那个中年人给吴道写了一个地址,让吴道把照片洗出来以后寄给他,之后便离开了。吴道听到那个中年人说:

“咱们又不认识人家,你还让人家拍照,给你寄照片,人家肯定不会寄。”

“我们都是热爱鲁迅先生的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寄。”老人说。

听着老人的话,看着他蹒跚的身影,吴道的眼睛湿润了。他转过身来,把随身带的花放在了墓前,和司百芳各鞠了两个躬,之后离开。

时间很紧张,吴道和司百芳没有时间逛鲁迅公园,离开鲁迅墓之后,他们就步行前往鲁迅故居参观。吴道知道,上海鲁迅故居是鲁迅生前最后居住的地方,这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曾经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多的时间。

走进鲁迅故居,吴道仿佛回到了三十年代的上海,听到了鲁迅先生的教诲:“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离开鲁迅故居时,吴道和司百芳在门口照了合影。之后,二人返回了学校,继续参加研讨会。

下午五点,研讨会结束。吴道四人买的返程车票是下一天上午,所以他们还有一晚上的时间逛上海。刘丽丽和许一诺提议去城隍庙。四人吃完晚饭之后,就坐公交车到了那里。夜晚的城隍庙灯光璀璨,亮丽非常。四个人都大开眼界,玩到很晚才返回宿舍。

次日上午,四个研究生乘火车返回了济州。

回到济州的第二天,吴道把在上海和那个老人拍的照片洗了出来,寄到了老人留的那个地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