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零点书屋 > > 归来是你也是诗 > 正文 第十二章 故人登门

正文 第十二章 故人登门(第2页/共2页)

农大的在职研究生。

这个研究生就是个幌子,也不用每天上课,一年去几次就行。但眼下却有一个难题,农大的研究生虽说没什么含金量,但也要有毕业论文才行,没有论文就不能毕业,我哪会写论文?没办法,就让小刘帮我写了一篇,就写咱们镇里的农业。

要是别的导师还好说,糊弄一篇论文也就过去了,偏偏我那个导师还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小刘写好论文之后,我给导师看了,导师说我写的是工作总结,不是论文,这样的文章拿到答辩会上会丢他的脸,让我拿回来修改。

小刘改了两次,导师还是说不行。”又对小刘说,“小刘,你说是不是?”

“是,我是真想把论文改好,可是水平不行啊。”小刘说。

“愁得我都睡不着觉,就想着到哪儿找一个人给我改一改论文,想来想去,也就只有你有这个水平了。你以前在咱们镇里可是出了名的能写,现在又是大学老师,肯定没问题。”胡学山对吴道说。

“写文章对吴老师就不是事,这我最清楚了。别人一个星期才能写完的文字材料,他几个小时就能写完,而且写得别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换成别人,谁能有这个本事!”张春梅说。

“我是能写,可是也分什么内容,我是文学专业的,让我写文学论文,那我在行,可是胡镇长要写的是农业论文,我一点都不懂,再说也没有素材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吴道说。

“没有素材不要紧,我有啊。胡镇长的论文写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城镇的农业发展,这几十年的工作总结我都有,各种数据一应俱全。”小刘说。

正说着,服务员端了两盘菜上来。胡学山说:

“菜上来了,咱们先喝点,就开始吃吧。”又对吴道说,“第一杯干了,后面就随意。”

“好吧。”吴道说。

几个人碰了杯,胡学山、张春梅、吴道喝光了杯中的酒,小刘也喝光了水。喝完酒,胡学山让吴道第一个夹菜。吴道吃了几口菜,胡学山和张春梅也拿起了筷子夹菜,但并不急切。小刘最后一个拿起筷子。

吴道忽然很羡慕小刘,他想到,如果当年在河城镇上班时他会开车,出门的时候给领导当司机,也就不用喝那么多酒了。放下筷子,胡学山对吴道说:

“论文的事情就拜托吴老师了。我这里有三张方州超市的购物卡,你拿去用,就当是润笔费了。事成之后,另有答谢。”说着,胡学山从口袋中拿出三张购物卡递给吴道。

吴道连忙说“不用”,但卡却已经放在了他的手里。胡学山握着他的手说:

“拜托了,五月份就要答辩了,时间很紧张。这些是方联超市的购物卡,在全方州市都能用。”

吴道看了一眼购物卡,每张的面额都是一千元。方联超市是方州最大的超市,在方州市区和下属各个县都有门店,胡学山给自己的购物卡的确在全方州市都可以用。

吴道在河城镇上班时就知道,镇里每年都会买一些超市的购物卡用来送人,同时也会有很多外面的人给镇里的领导送购物卡。这三张购物卡的来源不得而知,但绝对不会是胡学山自己买的。

吴道有心要还给胡学山,却又不知如何拒绝,又想起几年来河城镇给自己寄了不少东西,它们都是胡学山让人寄的,不如就借这个机会还了人情吧,于是说:

“每个专业的论文都是相通的,文学专业有文学史,农业也有农业史,我听刚才小刘说的,胡镇长的论文写的应该是农业发展史。小刘把文章和素材都给我,我看着改改吧。”

“好。吴老师,等一会儿我把纸质稿和电子稿都给你,电子稿在一个U盘里。”小刘说。

“U盘我们就不要了,吴老师以后留着自己用就行了。”胡学山说。

“那行,我会尽快把论文改好的。”吴道说。

“我再敬你一杯,我干了,你随意吧。”胡学山对吴道说。

“老领导都干了,吴老师也干了吧。”张春梅说。

“我不是领导,吴老师才是领导,实在喝不下,就还是随意吧。”胡学山说。

吴道端起酒杯喝了很深的一口。

说话之间,服务员逐一把菜品端到了桌上。张春梅对吴道说:

“胡镇长的事情解决了。我也有点事情要请吴老师帮忙。”

“什么事情,不会是也找我写文章吧?”吴道说。

“我不是找你写文章,不过也难说以后不会找你写,等到我读在职研究生的时候吧。”张春梅笑着说。

“那是什么事情是我能帮你的?”吴道说。

“还是我儿子吴国栋的事情,再过几个月就要高考了,他成绩太差,模拟考试每次都排在后面,考本科是没有希望了。

刚才胡镇长说了,现在的社会,没有学历真是不行,以后更要有学历。没有个本科学历,以后想找工作都找不着,公务员、事业编都要考试,没有本科学历都不让考。”张春梅说。

“是,现在找工作都看学历。实在不行,今年考不上,就再复读一年。”吴道说。

“他已经复读了一年了,去年就考得很差,没过本科线。今年有进步,但很有限,我估摸着还是过不了本科线。我听说,方州学院老师的孩子高考不用过本科线就可以到方州学院上学,是有这回事吗?”张春梅说。

“是有这个规定,可以降低二十分录取。不过,方州学院老师的孩子没有在这个学校上学的,绝大多数都上重点大学了,还有的出国了。你的孩子也不符合这个条件啊。”吴道说。

“不符合,这不是就来找你了吗?”张春梅说。

“找我,也不行啊,咱们俩又不是夫妻。”吴道说。

“这不就说到点上了吗?我想了两个办法,你听听。”张春梅说。

“你说。”吴道说。

“第一个办法,我婆家姓吴,儿子和你是一个姓,我把儿子户口转到你家。到时候你就和学院说,他是你的亲弟弟。”张春梅说。

“这恐怕不行,必须是子女才行,弟弟可能不符合政策。”吴道说。

“还有第二个办法,我和你假结婚。”张春梅说。

“假结婚?”吴道感到莫名其妙。

“对,你不会没听说过吧?现在假结婚、假离婚的人多了去了,有的是为了拆迁多分房子,有的是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多生孩子,都是钻政策的空子。结婚、离婚不过就是一张纸,民政局又不会去调查真假。

我和老公先假离婚,我领了离婚证,然后再和你假结婚,我们两个人有了结婚证,我儿子就是你儿子,这样不就可以享受政策了?等我儿子上了大学,咱们再去办离婚,我再和老公复婚。只要咱们自己不说,没人知道。”张春梅说。

吴道哭笑不得,他万没想到张春梅会想出这样一个办法,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胡学山又说:

“我看这法子不错,都是为了孩子嘛。再说也费不了什么事,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等事成了,我不会亏待你的,会给你一个五位数的大红包。”张春梅对吴道说。

“这事不急,等你儿子高考完再说吧,要是他考过了本科线,也就不用上方州学院这么差的学校了。”吴道说。

“要是过不了本科线,上学的事情可就都放在你身上了,就按照刚刚说的办。”张春梅说。

“那行吧。”吴道在心里祈祷,张春梅的儿子一定要争气,高考一定要过本科线。

胡学山和张春梅说完了要吴道帮忙的事情,几个人又喝了几轮酒,之后,小刘开车把吴道送回了方州学院。下车以后,胡学山、张春梅又从汽车后备箱中拿出四个礼盒送给吴道,并连连说感谢的话。

吴道拿着礼盒回到宿舍,孟一虹还在等着他回来。他把礼盒和胡学山给的购物卡都给了孟一虹,并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孟一虹并没有为胡学山和张春梅的事情感到奇怪,因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她还笑着对吴道说:

“等你办了假结婚,再假离婚,咱们就都是离过婚的人了。”

“孟姐,你又开我的玩笑。”吴道说。

回到自己的屋里以后,吴道看了一遍小刘给他的论文,忍不住苦笑了一下,难怪胡学山的导师说他写的像工作总结,哪有一点论文的样子!

他又看了一遍文字资料,幸好资料比较充分,文章修改起来也并不难,只需要按照前后逻辑重新梳理一下,再增加一些数据,最后再写一个升华性的结论,也就是一篇论文的样子了。

吴道两天就修改完了胡学山的论文,但他一直拖了二十几天,到四月中旬才把文章发给胡学山。

几天之后,胡学山给吴道打来电话,告诉他论文达到了导师的要求,又说了一些感谢的话。

五月初,胡学山顺利通过了研究生答辩,之后又给吴道邮寄了两张方联超市购物卡,面额也都是一千元的。吴道把购物卡又给了孟一虹,他们去超市买东西时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