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回去吧。”
吴道本来是打算回学校以后和孟一虹一块儿吃饭的,现在苏红旻提出了要求,他也不好回绝,只好答应下来,之后又给孟一虹打了招呼。
这周围虽然比较偏僻,但在大路上也有几家饭店。吴道就和苏红旻走到大路上,进了一家羊汤店吃饭。吴道点了两碗羊肉汤,又拿了三个饼,两个人就吃了起来。
吃饭之时,苏红旻对吴道说:
“大哥哥,你说新校区几年能建起来,我毕业的时候能建好吗?”
“很难说你们这一届学生能不能搬到新校区里来。好几千亩地,要盖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图书馆、体育场等等等等,每一个都要花很多钱。
现在是市政府先垫付资金,等新校区建好,学院再拿老校区置换。市里能不能拿的出这么多钱,也是个问题。”吴道说。
“去不去新校区不重要,能和你在一起就行。对了,大哥哥,再过十天就到五一假期了。你有什么打算吗?”
“我还没有打算。”
“要是这样的话,不如我们出去旅游吧。”
“我们两个人?”
“对啊。”
“你想去哪儿?”
“我想去海边看看。”
“现在还不是去海边最好的时候,海边还是有些冷。”
“那我们就不去沙滩,只看海洋公园就行了。”
“你这么想去的话,那我们就先暂时这么定下来。到了放假的时候,如果我们都没有别的事情,而你又还是想去的话,我们就去。不过从方州去海边没有火车,只能坐汽车,到了之后还要找地方,太累了。真要去的话,我们不如就跟着旅行社去吧。”
“也好。五一假期是三天,我们就报个三日游的团好了。”
“先这么定着,到时候再说吧。”
吃完了午饭,两个人就打出租车返回了方州学院中心校区。
方州学院每个星期会出一期《方州学院报》,报道学院里最近一个星期发生的大事。奠基仪式结束三天后,《方州学院报》出了一期专刊,刊登的全部是新校区建设工程奠基的事情。《方州学院报》每个老师都有一份,就放在信箱里。
吴道虽然并不喜欢《方州学院报》,但每期也都会翻一翻,看上几眼。这期专刊,他本来是觉得没什么意思的,但上面的两首歌颂学院的长诗却引起了他的兴趣,因为诗的署名是辛少卿。
在方州学院工作的这几年里,吴道虽然和辛少卿打交道并不多,但也多少有了一点交情,对后者的了解也更多了一些。
正像孟一虹所说,辛少卿的确是一个才华很高的怪人,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正派的人,阿谀奉承的事情他从来都是不屑为之的。
然而《方州学院报》上的那两首长诗却写得慷慨激昂,辞藻华丽,明显是在拍院领导的马屁,完全不符合辛少卿平日里的为人。吴道觉得非常奇怪。
见到孟一虹以后,吴道还把那两首长诗拿给了她看。孟一虹虽然也不明白原因,但她知道辛少卿是一个怪人,也见他做过更奇怪的事情,对这两首长诗她并不感到多么奇怪。
又过了一天,吴道在学校里遇到了辛少卿。辛少卿主动和吴道打了招呼,吴道趁此机会说:
“辛老师,最近的一期《方州学院报》,你看了吗?”
“还没看,《院报》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些胡说八道的鬼话。”辛少卿说。
“我也不喜欢,不过既然编辑们每一期都会放到我们的信箱里,我也就大概翻一翻,看上两眼。”
“这一期有什么新奇的消息吗?”
“新奇的消息倒是没有,不过有两首长诗很有意思。”
“两首长诗?”
“是啊,两首长诗,每首一百句。”
“你就别卖关子了,你是想说,那两首长诗下面写的是辛少卿三个字吧?”
“正是。我知道你写的诗很好,但没想到那两首诗会是你写的。”
“你以为我喜欢写溜须拍马的诗吗?我是那样的人吗?”
“以我的了解,辛老师自然不是那样的人。你是出于什么原因写了那两首诗呢?”
“什么原因,我告诉你,是为了生存。我是学院里来的最早的一批研究生之一,其他人都已经评上教授了,就我一个人一直评不上。我也有妻儿老小,也要活得有尊严。
前些天,系主任找到我,说新校区要奠基了,让我写两首宏大的诗来歌功颂德,给中文系争光。如果我写的好,下一次评职称的时候就让我升教授。如果换成你,你写不写?”
“原来是这样,难怪你会写那样的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