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吴道上车,杨在行说:
“哥,咱们半年多没见面了吧?”
吴道听杨在行说的是齐城话,而不是普通话,心里先是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杨在行居然还能想起来家乡话是怎么说的,于是对杨在行说:
“对,我们是有半年多没见了。在行,你现在怎么不说普通话了?”
“我和林畅结婚以后,林畅每天和我说方言,时间久了,我在家里就也说方言了。”杨在行说。
“原来是这样。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是应该说家乡话的。”
“我结婚以后你还没去过我家,今天请你去家里吃顿饭。哥,你什么时候结婚?”
“还不知道,再过两年吧。”
“什么时候见见嫂子,叫上她一块吃顿饭吧。”
“有机会吧。”
“嫂子是干什么的?”
“现在还是方州学院的学生,读大三。”
“那不是差了十几岁?”
“正好十岁。”
“还是找个比自己小的媳妇好,林畅就比嫂子大多了。”
“你今天找我是有什么事吧?”
“是有点事,不着急,到家再说不迟。”
吴道看着车窗外的行人和不断后退的建筑,不再说话。杨在行加快速度,很快就到了他居住的小区。这是一个新小区,环境很好。杨在行把车停到地下车位,两个人又乘电梯到了十六楼杨在行的房子。
杨在行的房子是一百四十平米、四室两厅,装修也堪称豪华,各种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地面上铺了木地板,非常干净。
一进门,吴道就觉得很不适应,因为他住的那个宿舍如果和这里相比,简直可以用贫民窟来形容。吴道问杨在行:
“要不要换拖鞋?”
“不用,穿着鞋进来就行。”虽然杨在行这么说,但他自己却已经换上了拖鞋。
正在厨房里收拾东西、准备做饭的林畅听到外面的声音,也走出来说不用换拖鞋。吴道看到房间里是那么干净,又看到门口的鞋架上有两双新拖鞋,应该是为客人准备的,便说:
“还是换上拖鞋吧,别把屋里踩脏了。”
“那就换上吧,”杨在行从鞋架上拿了一双新拖鞋放在吴道的脚边说,“这是新拖鞋,还没有人穿过。”
吴道换上拖鞋,走进了屋里。他走到厨房门口对林畅说:
“就三个人,别做太多了。”
林畅从厨房里走出来迎接吴道。杨在行和林畅结婚后,吴道已经和她见过两次,如今再次相见,心里虽然多少还有点不自在,但程度已经大大降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林畅对吴道说:
“哥,你坐着休息一下吧。你难得来一趟,当然要好好招待,只是我的厨艺不好,你不要嫌弃。”
杨在行对吴道说:“林畅在教育局上班,今天下午提前回来的。”又对林畅说,“要不要我帮忙?”
“不用,桌上有瓜子、水果,你倒杯水,陪哥哥吃点东西,聊聊天。”林畅说。
吴道坐在沙发上,杨在行给他倒了一杯水,又把瓜子和水果往他面前挪近了一些。杨在行说:
“哥,今天让你过来呢,有两个意思,一是让你来认认门,我搬到这里来以后,你还没来过,咱们是表兄弟,在同一个城市,应该多走动。二是,我也的确有点事想叫你帮忙。”
“什么事?”
“还是我办的辅导班的事情。”
“辅导班的事情,我怕是帮不上什么忙吧。”
“其实事情也很简单,不过话说起来有些长。我先问你一件事,你会几种外语?水平怎么样?”
“会英语和法语,水平说不上多好,只能说还行吧。写外国文学的论文,免不了要看一些外语论文。”
“这就够了。我的事说来也简单,我原来办的辅导班规模小,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说白了就是帮家长带孩子,看着孩子写作业,他们有不会的题就给他们讲一下。
后来我又扩大了规模,增加了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班。现在外语很热门,我捉摸着增加专门的外语班,先面向中学生,以后再扩大面积,成年人也可以报名。”
“说了这么多,我能帮什么忙?”
“说来其实很容易,你不用费什么事的,主要是借你的名头,你是大学老师,又精通两种外语,招生的时候用你的名字做做广告,每个月你到班上来两趟,肯定能吸引不少人报名的。
别人办的辅导班,打的都是中学老师的幌子,我这里有一个大学老师,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不光外语班能招来人,别的班也好招生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